危机漩涡中的ZKSync:开发商Matter Labs被诉盗窃核心技术,盗币风波和生态萎缩承压

bitget

Bitget交易所

Bitget交易所是全球前4大交易所之一、打新活动多、领空投到手软,新用户注册即可领取BGB空投

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

更多交易所入口

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、点击进入加密世界、永不失联,币安Binance/欧易OKX/GATE.IO芝麻开门/Bitget/抹茶MEXC/火币Huobi

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

作者:Nancy,PANews
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近期L2项目ZKsync因空投分发合约被黑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尚未平息,其开发商Matter Labs又因涉嫌盗窃知识产权,卷入法律纠纷和舆论漩涡。

Matter Labs遭BANKEX起诉,被指挪用技术并带走核心开发团队

今年3月19日,数字资产银行平台BANKEX首席执行官Igor Khmel及其关联实体在纽约州最高法院提起诉讼,指控前员工Alexandr Vlasov与Petr Korolev在任职期间挪用BANKEX核心技术,私自创办竞争公司Matter Labs,并借此获得超过4.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。

LinkedIn资料显示,Vlasov现任Matter Labs的研发主管,任职已达6年8个月,期间主要负责为以太坊主网发布Plasma做准备、开发基于GPU的zkSNARK证明器,用于下一代Plasma协议。在此之前,Vlasov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担任BANKEX基金会的首席研究科学家,主导 Plasma 实现工作,开发出一整套包含后端系统与智能合约的工具,用于支持Plasma的实际操作。另一名关键人物Korolev目前是区块链安全公司OXORIO创始人,他曾在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担任Matter Labs的联合创始人与运营负责人。在加入Matter Labs之前,Korolev是BANKEX 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,主导建立该机构的研发体系,在这段任职期间所参与并推动的四个核心项目中,Plasma研发被列为重点之一。

该诉状披露,早在2017年,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曾找到BANKEX,委托其开发“Plasma”相关的操作软件,彼时Plasma被视为可提升以太坊可扩展性的关键技术。而当时作为BANKEX员工的Vlasov与Korolev,主导了该项目的具体开发,BANKEX为此提供了资金、人力与社区资源支持,且相关成果在GitHub平台开源并在多次开发者大会上亮相,亦获得Vitalik的公开肯定。

然而,据诉讼文件披露,2018年2月,Vlasov在仍为BANKEX员工的情况下,在GitHub上创建了名为“Matter Labs”的新账号,并上传与BANKEX已有“Plasma Contract”几乎完全相同的代码库,未署名BANKEX,也未遵循原始Apache/MIT许可证要求。Vlasov随后还以个人名义发布了“Web3Swift Library”,该行为构成明显的竞业冲突与知识产权违规。

2018年8月13日,Vlasov与Korolev突然宣布辞职,未提前通知或安排技术交接,并于一周内在GitHub上公开发布Matter Labs白皮书,详细介绍Plasma扩容架构,却刻意回避其技术来源于BANKEX。白皮书不仅复用了BANKEX先前提交的代码结构和算法设计,且引用他们在“ETHWaterloo Hackathon”中的成果与Vitalik认可时,却未说明该成果是在BANKEX名义下所取得。同时,该白皮书还使用BANKEX曾在GitHub上公开的Plasma技术demo、图示和算法细节重新包装,作为Matter Labs的原始成果。

更严重的是,两人离职后迅速诱导BANKEX关键工程师集体“跳槽”,Matter Labs的初始技术团队几乎由原BANKEX核心成员构成,包括基金会COO Sergey Korolev( Korolev之兄)、Anton Nezlobin、Georgy Fesenko和Konstantin Panarin等资深工程师。 甚至在GitHub项目页面,BANKEX官方项目被改为提示:“web3swift开发已冻结,欢迎使用 [matter-labs/web3swift]”,公然利用BANKEX影响力进行用户导流。

随着技术与团队核心流失,BANKEX迅速陷入困境。2018年中公司估值高达5.3亿美元,年营收650万美元,但到年底缩水至2亿美元。并且由于核心技术和团队被抽空无法获得融资,BANKEX在2019年彻底停运。Khmel一度向Vitalik寻求以太坊基金会紧急资助,却未获回应。而在2019年2月Ethereum Foundation公布的的第五轮资助名单中,Matter Labs名列首位,BANKEX则被完全排除。

诉状同时指出,包括Matter Labs CEO Alex Gluchowski、Placeholder合伙人兼前董事Chris Burniske,以及投资机构Dragonfly和Placeholder Capital也涉嫌明知或参与该技术挪用行为,成为被告方之一。

面对指控,Matter Labs在回应Coindesk时称,这些指控毫无根据。诉状的核心是Matter Labs基于BANKEX开发的代码构建了ZKsync,这种说法完全不属实。ZKsync是原创技术,并非基于或派生自BANKEX的任何代码。“我们对自身工作的诚信充满信心,期待在收到正式传票后,于法庭上澄清这一毫无根据的指控。”

声誉连遭重创,生态活跃度大幅缩水

事实上,这并非Matter Labs首次遭遇“抄袭”指责。早在2023年,同为ZK系的Polygon曾公开批评zkSync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复制了其开源代码,并在发布中使用具有误导性的语言。对此,zkSync回应称,仅约5%的Boojum模块代码基于Polygon的Plonky2库,并在GitHub上明确标注了来源。

不仅如此,去年5月,Matter Labs又因提交“ZK商标申请”一度遭到ZK生态项目方联名抵制,尽管最终放弃申请,但其创始人Alex声称反对“知识产权”这一理念,其所创造的一切都在自由开源许可下向公众发布,此言论加剧了外界对其“开源滥用”的批评。

这些争议使得ZKsync声誉遭遇重创。然而雪上加霜的是,ZKsync近期又因被盗事件再次陷入信任危机。4月15日,ZKsync官方团队发布公告称,其空投分发合约的管理员账户已被攻破。攻击者通过调用sweepUnclaimed()函数,从空投合约中铸造了约1.11亿枚未认领的ZK代币。此次事件仅限于空投分发合约,攻击者无法通过该方法进行进一步攻击。而据Alex进一步披露,这一事件是由一位操作员密钥遭泄露,但项目代码并未泄露。近一周时间后,ZKSync再次发文称,其愿提供10%赏金换取被盗资金返还,期限为72小时。如黑客在期限内完成返还,将公开确认事件解决;若未能按期返还,将升级为刑事调查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理。

如今,曾被寄予厚望的ZK明星项目也正面临市场挑战。从数据来看,zkSync的生态活跃度已显著下滑。DeFiLlama数据显示,ZKsync的每日收入和每日费用从此前普遍的数十万美元骤降,自去年6月以来长期低于1万美元,甚至近期多日连续为0。

同时,Artemis数据也显示,截至4月21日,ZKsync的日活跃地址数从高峰时的44.5万个骤降至仅9200个,跌幅超97%。同期,其日交易笔数也从520万笔的历史高点跌至5.07万笔,交易量则从超7.7亿美元峰值降至如今的332万美元,跌幅超过95%。

从技术侵权指控到空投分发合约被盗,再到生态急剧萎缩,如今zkSync在信任危机与市场激励竞争中步履维艰。

相关阅读: zkSync开发商因“ZK”掀起商标争夺战,遭到多个加密领袖联名抵制

目录[+]